首页 > 新闻资讯 > 不锈钢并联袋式过滤器清洁与消毒规范操作

不锈钢并联袋式过滤器清洁与消毒规范操作

2025-09-23 [62]
  不锈钢并联袋式过滤器是制药、食品饮料、化工及电子行业中液体过滤的核心设备,通过并联多支滤袋(常见2-4支)实现大流量过滤,同时以304/316L不锈钢材质满足卫生级与耐腐蚀需求。其长期稳定运行的关键在于规范的清洁与消毒(CIP/SIP)操作,避免交叉污染、滤袋堵塞或材质腐蚀,以下为具体规范流程:
 
  一、清洁(CIP):
 
  清洁目的是清除滤袋表面及壳体内部的固体颗粒(如药渣、粉尘)、有机物(如油脂、蛋白质)及无机盐(如钙镁沉淀),操作要点如下:
 
  •预冲洗:用常温纯化水(电导率≤1.3μS/cm)以1-1.5m³/h的流速冲洗过滤器10-15分钟,去除松散颗粒(避免硬质颗粒划伤滤袋)。预冲洗水直接排放(不回收),检查排水口无可见杂质后进入下一步。
 
  •碱洗/酸洗:根据物料特性选择清洗剂——处理含油脂物料(如食用油过滤)时,用1%-2%氢氧化钠溶液(pH≈12-13)循环清洗30-45分钟(温度40-50℃),溶解油脂;处理含钙镁离子的硬水(如锅炉补给水过滤)时,用0.5%-1%硝酸溶液(pH≈2-3)循环20-30分钟(温度30-40℃),溶解无机盐。清洗时需确保溶液充满整个过滤腔(包括滤袋与壳体间隙),流速≥0.8m³/h。
 
  •中和与漂洗:碱洗后用0.5%-1%盐酸溶液(pH≈5-6)中和残留碱液(避免腐蚀不锈钢),酸洗后用1%碳酸钠溶液(pH≈8-9)中和残留酸液;较后用纯化水循环漂洗至电导率≤5μS/cm(与进水一致)、pH≈7(中性),漂洗时间≥20分钟。
 
  二、消毒(SIP):
 
  消毒需杀灭滤袋及壳体内的细菌、芽孢等微生物(制药行业要求达到10⁻³无菌保证水平),常用方法包括:
 
  •湿热灭菌(主流):适用于耐高温滤袋(如聚丙烯PP,耐受121℃;聚醚砜PES,耐受140℃)。将过滤器密封后通入饱和蒸汽(压力0.1-0.15MPa,温度121-125℃),保持30-60分钟(具体时间根据灭菌曲线验证)。灭菌过程中需排尽冷空气,可通过疏水阀观察蒸汽是否为纯蒸汽(无水滴)。
 
  •化学消毒(补充):对于不耐高温的滤袋(如尼龙,耐受60℃),用75%乙醇或0.5%过氧乙酸溶液循环浸泡30-60分钟(通过CIP系统注入),随后用纯化水漂洗至无残留(乙醇检测:用火焰法测试排水无酒精味)。
 
  三、干燥与存储:
 
  消毒完成后,需快速干燥滤袋及壳体内部(避免水分滋生微生物):
 
  •自然晾干(适用于非紧急情况):打开过滤器所有开口(如排气阀、排液口),置于通风环境(温度20-30℃,湿度≤60%),晾干时间≥4小时(确保无肉眼可见水珠)。
 
  •压缩空气吹干(高效方案):用洁净压缩空气(露点≤-40℃,无油无水)以0.1-0.2MPa压力吹扫内部腔体(重点吹扫滤袋褶皱处及壳体死角),吹扫时间10-15分钟,直至内部全部干燥。
 
  •存储规范:干燥后的过滤器需用无菌PE袋密封(或存放于洁净柜中),环境要求为洁净度≥10万级(制药)、温度≤30℃、湿度≤50%,避免灰尘或昆虫污染。
 
  四、注意事项:
 
  •滤袋更换周期:根据过滤物料的污染程度(如高粘度药液每3个月更换,低污染水过滤每6个月更换),但清洁消毒后若滤袋出现破损(肉眼可见裂纹)、硬化(材质变形)或过滤精度下降(下游颗粒超标),需立即更换。
 
  •记录与验证:每次CIP/SIP操作需详细记录(清洗剂浓度、温度、时间、电导率数据、灭菌温度-压力曲线),并定期通过生物指示剂(如嗜热脂肪芽孢杆菌)或化学指示卡验证灭菌效果(确保符合GMP或ISO标准)。
 
  规范的不锈钢并联袋式过滤器清洁与消毒操作,不仅能延长设备寿命(滤袋寿命延长30%-50%),更能保障过滤后物料的微生物安全与化学纯度,是制药、食品等行业合规生产的核心保障。

微信咨询

TEL:13564167519